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快讯 >> 
Lyricase#4【欲望和情感之间】丁太升

时间:2023-05-07 20:09:42    来源 : 哔哩哔哩

Lyric歌词,Case箱子盒子,Lyricase,歌词箱。这是一个只聊歌词的专栏,深入探究歌词的真意与深意。当然,并不是只有绝世好歌才值得分析,我更喜欢去细品有趣的歌。这首歌无疑是非常有趣的:首先,这首歌原本是李荣浩很有争议的【乌梅子酱】,之后,这首歌被另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乐评人丁太升批判并改编歌词,“造成”了这首更加重量级的【欲望和情感之间】的现世。基本上大家都在说这首歌俗不可耐,答辩,空洞,或者还不如原来;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还行,比原版好,听起来蛮高级。丁太升本人也在评论区讲了创作思路,视频里他也说了“有哪个网友觉得写得有意思,这个歌词想拿去用,就随便用”,现在放下一切成见,我们从头来看这篇歌词。

按照惯例,先看歌名。【欲望和情感之间】,第一眼看上去,挺文艺,就像高中时看的郭敬明、安妮宝贝的一篇文章的标题。歌名以两个词为主体:欲望,情感。由一个“之间”联系在一起。当我们用A与B之间这种句式的时候,两者其实是带有一定的对比性质,AB两者是对立的。对立的两个事物放在你面前,就会存在选择。至于如何选择,这里就是一个悬念。


【资料图】

先说“欲望”,这是一个强烈的词,欲望是一种本能,冲动,不顾一切,自私,热切,是带有一些贬义的词汇。欲和否定词结合,就可以表达肯定的一种经验或智慧,比如“无欲则刚”,“欲速则不达”。在男女之情里出现这个词,好听点叫一见钟情,通俗点就是馋人家身子,欲望也是性的代名词。

再说第二个词,情感。情感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词,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皆为情感,这个词是一个中性词,而在这里要与带有负面意义的欲望形成对比,那就需要它相对正面的意义。鉴于这是一首情歌,所以在歌词里,情感指的是男主对女主认真、负责、勇敢,也是超越了性和本能的一种爱意表达上的确信。

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主歌的歌词:

回不去的地方

我们曾经一起看夕阳

主语是我们,我们做了什么?看夕阳。当然不只是看夕阳啦,看夕阳是“我们”许多回忆中的一个点,它是故事主人公亲密关系的冰山一角。而这一切呢,却都被一个地点状语“回不去的地方”圈住,说明“我们”现在已经分开。

功能上来说,开篇用一句话交代了故事主人公:“我们”。交代了故事背景:曾经的亲密,现在的分离。

从创作的角度看,这两句没什么独特的,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开场。无功无过。

点燃过昨日的希望

直面过悲怆,结局都一样

接下来主歌这句呢,没有主语,但是明显看出是“我”的内心想法,也没有目标,但是不难看出“我”的目的是重燃“我们”的爱。“希望”和“悲怆”也是对比。经历过情绪的起伏后,用一句“结局都一样”,类似宿命论的说法,结束了自己对“我们”的爱的追寻。

表层上是在讲我灰心丧气的回忆,说明了自己不是没有尝试过,努力过,只是事与愿违。

深层呢,其实是在发泄一种郁郁不得的痛苦。因为“结局都一样”这种对命运臣服,仿佛不管做什么都没用的态度,更像是对自己不够努力,不够勇敢的自我安慰。只要这样想,就不会再纠结于自己过去那些本应勇敢却没有勇敢的选择。

单看这两句,从文学性上来说,“点燃”,“悲怆”这种较为端庄、优雅,克制的用词,让歌曲稍微有了一点诗意和高级感。省略主语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,比起“我对我们曾有过希望”这种直白的说法,文本上也算是较为简明。

没有观众鼓掌,我伫立在虚空里忧伤

当我再见到你出场,像一缕阳光驱散了荒凉

这两句主歌是情节开始变化的分水岭,分开看。第一句是承接上面失意的自我,放弃了对“我们”的爱的追寻后,我像个行尸走肉般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。这里开头是“没有”这个否定词,“伫立”是指长久地站立,后半句有两个悲观的词:“虚空”和“忧伤”。这种否定词加冷色调的词的使用,再搭配上一个长时间持续状态,对应着“我”对悲伤现实的拒绝,无可奈何,还有难以自拔的消极。

可是接下来呢,被动接受现实的消极的“我”,本以为永远错过了“你”,而你却主动出现了,像阳光一样给我温暖,驱散了荒凉。

从创作角度来看,“伫立”、“虚空”、“忧伤”、“驱散”,“荒凉”这些词都是歌词,诗句里的常客。根据本篇词的基调,这些词用在这里也完全没问题。“我伫立在虚空里独自忧伤”,“你像一缕阳光驱散了荒凉”。你我的对比也很有诗意。第一段主歌不长,用不少充满诗意的词汇,在短短几句话就描写了“我们”的四个阶段:曾经的甜蜜快乐,分离的悲伤无奈,苦苦挣扎后的绝望,你再次出现带来的惊喜。丁太升说过,现在华语乐坛写叙事性的歌很少,往往都是情绪输出。他以实际行动,用第一段主歌,就讲了一个三段变化的故事,这很好。写的俗吗?我认为并不是俗。因为他使用了大量非生活化的词汇,也有精心构思简明处理的句子。你要找的那个词可能根本不是“俗”,而是“平淡”。

没错,第一段主歌真的很平淡。它充满诗意歌词应有的要素,却没有一句话拨动人的心弦。我认为“平淡”有两个原因。

一是叙事型歌曲难统筹。他想要往叙事方向走,构思了变化的情节,情节多变就让词作者需要阐明的信息更多,你要先写出两个人曾经非常相爱,让听众相信这份爱。第二要写出这份爱结束后主人公的悲伤。第三要描绘主人公的挣扎痛苦。最后,“你”如阳光般出现多么珍贵。四个重点缺一不可,你的修饰和文法就全都被稀释。我们先仅从全歌基础,也就是“我们”过去的真情来说明一下这点:篇幅限制,过去的一切只能用一句“一起看夕阳”概括,剩下全靠听众脑补。基础建立的环节过于薄弱,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:人物动机不够真切。

二是缺乏画面感。不管是“一起看夕阳”,独自胡思乱想“结局都一样”,还是“伫立在虚空里忧伤”,“再见到你出场”,这四个场景都是静态的,我们就像是看PPT一样,很难与其产生共鸣,观众作壁上观毫无波澜。

同样喜欢写叙事歌词的,还有方文山,就说上个专辑写的《红颜如霜》,我非常喜欢这两句歌词:

我墨走了几行泪潸然落了款

思念徒留纸上一整篇被晕染

墨走行,泪落款,最后用的动词是晕染,这就是非常有画面感的写法。而且主语的省略也让句子精致简明。我们看丁太升这首歌的动词,点燃和直面是脑海的抽象回忆,实际动词有“看”,“伫立”,“再见到”,这几个动词都非常静态,并且平淡,缺乏巧思。再说环境描写的画面感,还是《红颜如霜》的例子,我们看看方文山是怎么看的环境:暮色望垂杨拱桥粼粼月光。看暮色里的垂杨,但是马上接一句粼粼月光,我不动,月不动,但是我看水里的月,画面就动起来了。

难道非要动起来吗?难道伫立就不行吗?当然不是,《东风破》第一句“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”,也用了伫立这个词。这句我们一看就能感觉到一个人独自站在窗口,灯火微弱。用了伫立太过平淡,那就把主语换成一个身边的事物。好像不是我自己悲伤,而是这个灯在这伫立着悲伤。毕竟伤心的人看什么都伤心。回到这首歌里,伫立的主语完全可以换个别的词,这里才学浅薄简单举个栗子抛砖引玉(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并不是说我写的多好),比如“寒鸦伫立在枝头忧伤”(这个虚空实在太虚了删除,歌词本来就实景画面感弱),从而更有高级感。我们接着看这首歌的副歌部分。

在欲望和情感之间,选择了你

当命运和悲观曾经,试图放弃

副歌第一句就是歌名,读一遍,在欲望,和情感,之间,选择了,你。我认为这句词是全歌最为出彩的一句歌词。

句子结构上看,在A与B之间,选择了C。我先说个类似的“今天不上课,在运动和学习之间,我选择了睡觉。”C是不属于A也不属于B的,这句话就有种思维灵活跳脱的奇怪质感。甚至歌词中的“你”作为人称代词,和“欲望”“情感”完全不是同一属性。所以在第一次听到这句歌词时,就会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。我想丁太升应该也很喜欢自己写出的这一句,所以才会把这句当做歌名吧。

从歌词内容来看,在两个类似属性,互相对立的事物中,选择了你。跳脱,却不荒谬,因为合情合理,值得细品。并且突出了“你”的特殊性,原本在“欲望”和“情感”中犹豫不决,自暴自弃,懦弱消极的我,因为你的出现忘记了所有的焦虑和不确定,一下子从前面抑到底的气氛中雄起了,歌曲情绪上也一下子被点亮了。这句真的很妙,这种独特的句式也带来非常不同的歌词新鲜感与高级感。属于是歌曲里内容与形式的互洽,故事中情节与表达的融合。

再从词汇上说。“你”这个词也是非常有魔力的,它简单,通俗,同时呢,让人们容易产生共鸣,想起专属于自己的那个“你”。虽然这个词不算诗意,不算优雅精致,就是好用。“选择”这个词也不错,可能很多人看到“选择了你”会觉得很不好,你搁这海王选妃呢?不尊重女性。其实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误解。因为这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,选择的选项也不是不同的人。而是“欲望”,“情感”,“你”这三个选项里选择了你。再看看选择的背景:我沉溺在痛苦中无法自拔。要找回“你”是需要勇气的,之后正是“你”给了我勇气,我才走出过去的绝望,让我拒绝了本能的“欲望”和理性的“情感”之间的犹豫,才选择了你,这是一个勇敢的,超越过去自我的选择,是男主人公的成长和蜕变。

接着的那句命运和悲观照应前面那句“结局都一样”的宿命论。不过副歌第二句又回归了平淡。提到自己曾经试图放弃的经历。

我没有再退避,对你说来不及

这一次我想改变我自己

这两句副歌,也是大白话了。男主一改过去的态度,勇敢地牵起她的手。

在未来与过去之间,选择了你

当勇敢与怯懦纠缠,一如从前

然而你更勇敢,对我说放下心中的不安

相信我们的明天

副歌最后几句,平平淡淡。“在未来与过去之间,选择了你”这句歌词其实有点逻辑不太对。难道不要未来了吗?那怎么还要最后“相信我们的明天(未来)”呢?而且“在A与B之间,选择了你”这个句式,AB是抽象的概念,你可以把很多诗意的词放进AB,都可以组成一个挺高级的句子。说白了就是挺装逼的,因为AB之间根本啥都没有,你填的词越抽象,越有趣。但是当你把未来和过去这两个确确实实有之间(也就是“现在”)的词放这里,这句子瞬间不通顺了。当然你可以说,这里“你”就是“我”的现在,表现了一种脚踏实地的爱情。但是“我们”在一起就是为了“现在”吗?不要过去可以理解,那过去挺悲伤的不要也罢,你这不要未来是要搞啥呢?说到底,“你”和“未来”是都要有的,是一体的。甚至你把下面的两个词提上来,“在勇敢与怯懦之间,选择了你”,有点不通顺,但也解释的通:因为有了你,就不再需要证明什么勇敢怯懦了。这句最好是改掉选择,“在未来与过去之间,找到了你”,或者等来了你,大家见仁见智吧。

说完这些,还有下面第二段的主歌:

后来的故事里,就像所有幸福的人们

每天有拥抱和亲吻,温暖与温存,深入到灵魂

说实话,这两句词是这首歌为人诟病最深的地方。故事讲到“你”对“我”拯救,还有“我”的蜕变,其实已经很好了。加的这段情节有点画蛇添足,本来你这情感基础就寥寥一言如此薄弱,后面再这么突然甜起来了,甚至有点强行秀恩爱,薄积厚发。美好的幸福的结局留给每个听众想象不好么?“拥抱和亲吻”“温暖与温存”“深入到灵魂”,好家伙,这给腻腻歪歪的写出来,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。

不过,歌曲的结构我觉得是没问题的。但是建议重新编排一下各个段落的分配。我们第一段主歌不要把故事全都讲完,只写三个重点。第一是先花费一些笔墨,用充满画面感的歌词描写过去“我们”的爱。第二是利用主语替换,借物喻人描述自己的悲伤。渲染压抑的气氛,说实话苦情歌受众是很多的,不用担心先抑后扬里的抑太过分。第三是以第一人称写挣扎中的无奈和痛苦。这样每一段都平均多了一点空间。增强听众对主人公情感的认同感。接着进第一段副歌,词做一些相应修改,比如:“在欲望和情感之间,不甘沉溺。而命运和悲观偏偏,咄咄逼近……”来表现那种虽然很窝囊但是心有猛虎的不甘心,让“你”对“我”不只是单方面的拯救,而是“我”也是有自己的勇气的。然后第二段简短的主歌只写“你”出现,也有更多的空间来发挥。把幸福结局的桥段全部去掉。作为留白。最后进第二段副歌,来到高潮“在欲望和情感之间,选择了你。”

个人主观看法,仅供参考,并不是要求丁太升修改,而是纸上谈兵聊聊自己的构想而已。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文明讨论。

以上,就聊完了这首歌。综合来看,这首歌的歌词不是俗,而是过于平淡。前期情节仓促画面感弱,后期情感爆发力不足。与歌名同名的副歌有亮点,但是其他句子还是回归平淡。你说这首歌好吗?我个人认为算是普通偏上一点,并不算差。有很多可以修提升的地方。以上全部咬文嚼字罗里吧嗦仅针对歌词。

最后,再聊一聊丁太升吧。很多人骂他举报他拉黑他,也有很多人边骂看他视频,也有人喜欢他觉得他是华语乐坛的良心,也有人觉得他太过尖酸刻薄太过偏激。二十五万粉丝,不多,但也绝对不算少。我第一次看到他,可能和很多人一样,都是因为他那期播放量最高的“周杰伦是几流歌手”的视频。

本人作为周杰伦十几年歌迷,小时候,周杰伦还是非主流,被各种传统媒体怼来怼去。当我有一次语文作文把周杰伦逆鳞歌词抄上去当名言后,我就被周杰伦超级黑粉——我的语文老师盯上了。语文老师上课总是骂他唱歌乱七八糟,三角眼,骂完不忘撇我一眼。后来呢,随着慢慢长大,上了大学,工作几年后,周杰伦逐渐成了主流,成了导师。社会上评论也尽是溢美之词,或者说圈内人没人敢评价他了。所以当我看到丁太升那个标题时,我就好奇地点了进去,其实那期还算客气。

后来又看了他评价华晨宇,张杰,他的各种比喻,分析属实把我逗乐了。之后就每次开车都打开听视频功能听他的各种口无遮拦。吃娱乐圈的瓜简直比听相声还有意思。他算是个公众人物,毕竟上过不少综艺,跟很多明星打过交道,也被很多明星记住了名字。一开始我确实觉得这人真是不可多得啊,音乐圈良心up主,和音乐评论圈大部分和稀泥和事佬精通中庸之道的评论家不同,他通常会明确给出观点,他有一个很吸引人很独特的性格。视频算是每个都有所思考。他的更新速度也相当的快,基本上每两天就能做出一个视频。由此看来,他写稿子的速度效率确实不一般。

后来慢慢听了大部分他的视频,又吃了他和尤教授等人的瓜。“审美”、“艺术”、“文化”,“张杰”是他视频里常见的关键词。感觉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乐评人,或者说,远远不够完美,他身上一堆缺点,观点也有不少偏激过分的。但他的聊天视频确实能提供不少乐子。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人怎么能每期视频都自信满满,慢条斯理,毕竟被这么多人骂。后来我在一期视频找到了答案,他说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要去哪,要做什么。他对自己的乐评工作是热爱的。

我看很多人评论区会在他的观点下给出建议,这个事情不能这么说,有失偏颇。我笑了,如果不够偏颇,那还是丁太升吗,哈哈哈哈。综上所述,图一乐,别太认真。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,有时候我只是想听听别人花十几分钟,二十分钟认认真真聊音乐,而不是说一些谁都不得罪的官话套话。而丁太升的那种愤世嫉俗,对华语乐坛的批判,确实有他的功能性。有人说,华语乐坛需要丁太升这样的人。需要吗?其实华语乐坛是个物,它不会有任何需求和想法,需不需要还是要看说这句话的人。如果你是华晨宇和张杰的粉丝,那华语乐坛肯定不需要。如果你是音综节目的歌手,那华语乐坛就更不需要了,因为遇到他,混口饭吃都闹心。可能他说的偶尔有点道理,但是听他批评确实难受。如果你是讨厌口水歌横行厌倦了乐坛乱象的人,也许华语乐坛是需要的。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吃瓜群众,那可能也是需要的,至少当我开四小时高速的时候,他那充满奇妙比喻的视频不会让我睡着。

标签:

最新发布

热门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